

王M争
-
新书上市!“争”论点——初级设计师的交互指南
从去年7月底开始,熟悉我的朋友会发现我的更文频率严重下滑。期间我总共推送了31篇文章,其中23篇是广告,自己写的只有8篇。这8篇中还包括两篇怼抄袭的,一篇之前就做好的产品分析。也就…
-
移动端和PC端交互设计上的区别
终于把书写完,接下来恢复之前的更文频率。这篇文章我们来谈谈移动端和PC端交互设计上的区别。 经常遇到一些设计师,他们之前负责的都是pc端产品,突然改做移动端,会不自觉的把pc端的一…
-
视频节目第三期:iPhone如何改变手机的交互方式
第三期视频节目 当我们回顾近20年的手机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07年iPhone的横空出世真正改变了手机这个行业。 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展示初代iPhone给行业带来的冲击力是前所未有…
-
筛选功能设计总结
从用户的操作流程上来说,如果用户想使用一个功能,必然首先要发现它。如果连功能入口都找不到,后续的用户体验也无从谈起。而筛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对功能信息进行快速的定位,缩短用户的查找时…
-
分享功能设计总结
最近发现一款看片神器——埋堆堆。这是TVB推出的官方APP,里面有TVB历年制作的经典剧集,而且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充会员,没有片头广告(最近几篇文章怎么都有写广告软文的嫌疑)。 整体…
-
用户体验之点击与滑动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关于新版知乎(iOS端)的吐槽:原来的版本中用户可以左右滑动切换答案,但是在新版本中,改成上下滑动切换答案。 这个改动引发了一个问题,用户想查看下一条答案,要…
-
给你的配色做减法
研究表明:人类在回忆所看到过的场景和事物时,对色彩的记忆度要高于形态。也就是说,从视觉角度来看,一款产品给用户留下最深的印象往往是界面的配色。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配色可以说是设计师最…
-
UI设计中的“对比”
UI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展示产品的内容,让用户可以更好的接受。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产品所包含的内容更多,而且更加复杂。以书籍为例,我们读书都是一页一页的翻,一句一句的读,…
-
MD和iOS产品设计差异化思考
Material Design(以下简称MD)是谷歌设计的一套视觉语言设计规范,主要应用于安卓类应用。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以下简称iOS)…
-
设计提升—回顾自己的作品
设计师想要完成自我提升,除了不断的去看大神们的优秀作品,接触最新的设计理念,还要回过头来去回顾自己之前做的作品。因为在不同的阶段,你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都是不一样的。在回…
-
图表设计总结
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数据。其实数据对用户来说就是文字和数字的组合,大脑处理纯文本的速度比较慢。例如我们来看一支球队的技术统计,场均116.7分,28.3助攻,45….
-
搜索功能设计总结
在之前的好几篇的文章中,我都提到了设计师如果想完成自我提升,就应该懂产品。但是设计师如何去跨越那条“鸿沟”,学习站在产品的角度去构思设计,我却很少提及。不是我高冷,故意卖关子,因为…
-
异常场景怎么处理?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除规划好那些正常的场景外,一定还要考虑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异常场景。因为用户是非常挑剔的,我们做对 100 件事所营造的好感可能会毁于做错的 1 件事。所谓细节决定…
-
页面加载功能设计总结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返回功能应该怎么设计,今年反其道而行,来聊聊产品中的“前进”功能。 关于“前进”,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狭义上的“前进”指的是用户触发某个交互动作进入一个新…
-
给你的界面减负
最近在做一个卡券使用流程优化的案例,让我对产品内容结构和信息层级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接下来我把这个案例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大家的理解方便,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卡券…
-
这些暴露年龄的交互方式为什么都过气了?
为什么这些交互方式要被淘汰? 第9期视频节目 我们看过很多盘点设计趋势的文章和视频节目,预测即将流行的交互/界面设计样式,AR交互、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等。有的时候,我们反过头来,回…
-
用户体验,皇帝的新衣?
转眼间公众号写了3年,我的文章中出现了无数次“用户体验”。但是回头一看,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正儿八经说一说到底什么是“用户体验”。生活中充斥了很多这样“掉书袋”的现象,我经常在B站看电…
-
抄袭往事
上周发现自己的两篇文章被抄袭,一篇是全篇抄袭我去年7月底的文章给你的配色做减法,改了案例。另一篇是抄袭我前两周的文章产品设计中的反馈机制,连案例跟图片都没有改。 第一篇文章找到了作…
-
如何衡量交互成本2.0
工作以来参与了很多次改版,从界面上来看,的确比之前的版本好看了很多。但是新版本上线后,收到了用户的很多吐槽。界面改的乱七八糟,原来的东西都找不到了。其实这个反映了多数改版的一个通病…
-
像素,分辨率和适配
不管是UI还是交互都是属于从国外传进来的“舶来品”,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错误。在传播过程中,这些错误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放大。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设计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