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安环】秒变负面营销案例,危机PR怎么做

在写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我不认识首创团队的任何人,也不知道【安环】事件的营销策划方。

早上在朋友圈看到安环的H5、到户外横幅图片流出、到一家媒体的檄文、再到工商局要办他们,不得不说我还是有点小激动,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后续思考如何PR案例。

就想说一说,如果我来做这次事件的PR我会怎么做。

由于这个号关注的人都是一些我的朋友,一些地产狗,一些互动公司、广告公司的加班狗,相信整个事情已经基本了解,就不赘述了。

下面是正文

我的办法很粗暴:官方发布一篇文章,下一个矮桩。中心思想是讲,我们策划了这起事件(而不是某乙方供应商),是为了博人眼球,引发关注,目的是为了推广某件事、某个价值点(到现在为止我没有明确看到,可能反应不好叫停了)。但是,由于我们太追求10W+了,太追求悬念,所以用了一种很不恰当,甚至很令人不适的方式,对不起。我们这次显得很不专业,没有在推广时说人话,也忘记了一些广告美好的初衷,对不起。那目前工商对我们的处理是怎样的,我们未来会在营销推广层面做哪些思考和学习,现在我们的先关参与人员的状态是什么。

如果嫌影响不够,相关人员以个人的、独立的身份,友好地约见几家媒体,或有影响力的个人。到此为止。

说一说为什么是这样处理,而不是其他的。

任何一次危机,我们都应该去分析造成负面舆论的源头是哪里。

早上,首创出了一个H5,标题是《成都,今日安环》。这个里面造了一个很大的悬念,在业内人士看来都有点不知所云,里面甚至也没有出现项目字样。所以这不是源头。

接着微信和微博出现了“成都今日安环”的户外横幅图片。还是没有出现首创字样。一些舆论和评论回复显示,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做得特别傻逼,而且“安环”这两个字非常令人不适,引发了一些反感。但这里仍然没有出现首创,还在猜测阶段,也不是直接指向企业的负面舆论源头。

真正的转折点是一篇媒体官方微信《首创成都“安环”搏出位 修垮中庭后一场慌不择路的营销》。这篇文章非常打脸,打得非常痛,直接把安环与首创在此前出现的一次工程事故联系起来,里面还盘点了诸多首创这一路在销售业绩上的败笔。

以前,关于蓝光、绿地,也有类似负面,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在媒体群、媒体人的朋友圈里引起大面积的转发,各种关系有点不可描述,这里就不讲了。而这片文章,半天时间,阅读过万,在其他平台上也开始发酵,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首创平时在大家眼里就不讨好,PR不过关,在媒体还需要一点负面、一点公正客观撑台面的时候,不踩你,天理不容。

火上浇油的是,成都工商的官方微博在下午4点钟所有转发了上述媒体的内容,称要依法查处。稍晚一点业内群传相关落地执行的人员已经被带走,这个我没有核实过。意思就是,大家还在关注着这件事情的后续发酵。与此同时,又有网媒、电台继续就这个事情讨论,负面舆论在进一步扩散。

我想换成谁是开发商,也不免慌乱。我在群里问朋友,如果你是这次事件的甲方当事人,怎么办。有两个朋友说,只有辞职。这个等下再来说,但到这个时候,我认为首创如果有心,还是可以做一点小小的工作的。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各传播量级。

客观地来看,到目前为止,它还不是一次大众传播,没有像微信这样搞吸纳用户几分钟注意力的媒介有体量达到5W以上的稿件,微博上的讨论也并不多。

再简单地分析一下大家的心态。相信业内的人都有感觉,真正关心这件事情的人,是业内,同行、媒体,上下游公司,里面不乏一些像我这样,一开始想看笑话,后来想套流量的人(没错我就是这样想的,但我希望从PR的角度,也许还不专业),再者,就是被首创产品坑害过的人。其它的大众,他们的注意力比较瞬间,不会持续地关注,在这个事情整体的认知上可能还缺乏一些关键元素,例如,首创+渣营销+恶心这样的。

所以我得出了我开始的那个结论,先发布一篇稿件,真诚一点,把你的心路历程,追求什么,想达到什么,做错了什么,说清楚,今天先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再就一些细节进行交代,比如产品不好,价格不好,用其它的手段来弥补。

大家现在无非想看到的就是这样,首创的真诚,首创的反思。后续,真真正正在某些方面做出的改变。

有许多做PR的人都说,真正出了事情,PR是没有用的,PR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它不是一个雪中送炭的事。但正如一个人,出现了关系的危机,他第一步不是试图再用另一件事情让那个被他得罪,不喜欢他的人忘记眼下这件事,而是揣摩对方的心理,真诚地解释和沟通,达成理解。

首创需要让大家理解的就是,没错,我要推广xx产品,输出xx价值,我迫切地想要爆点,于是做了这样一个蠢策划,我知道我错了,同时要表示理解业内、媒体、部分大众讨厌恶意营销、随便套用“成都”给大家造成“出大事了”的感觉。

只是希望他们不要出一篇《成都,对不起!》,然后里面东拉西扯没诚意,再把本来要嫁接的价值,产品的广告文案输出一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完-

ps,我作为一个网推狗,我非常理解同行要追求爆点,追求曝光的心理。

为了数据,我们甚至要去杜撰新闻,制造事件,去追热点,去污。再小的事,都想搞大。

说实话,我每次看到别的项目稿件好,Idea棒,数据好的时候,我心里也很堵。

我看见一个热点我也想去追,因为我知道,市场已经失去了一些辨别好坏的耐心,大家都只看数据。

但有些热点,我们还是决定不去追,强写的文案不好看。推广,追求一点好观感,是最基本的。

节操不得已扔掉了,底线还是保住。

同为营销狗就不要彼此为难了。

16小时狗

加班狗的好朋友

二维码就免了哈


简介:主人有点忙,还没来得及写简介~
(0)
打赏 喜欢就点个赞支持下吧 喜欢就点个赞支持下吧

声明:本文来自“无所畏惧”,分享链接:https://www.zyxiao.com/p/9797    侵权投诉

网站客服
网站客服
内容投稿 侵权处理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