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市,豫北地区一个普通的小县,我的老家位于县城南的一个小村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一个春天,经历了一场干旱,但并不算旱灾。地下水位下降,浇地的水泵,只能抽半管子水。吃水的压水井弄不出水,换成自吸泵,倒是也能吃水。
阳历五月,小麦扬花灌浆,下了场雨,缓解了干旱。就因这场雨,却闹了个笑话。
六一儿童节前后,正值收麦。一株小麦,要经历镰割、晒场、打场(用石滚子碾压使其脱粒)、扬场(趁着自然风,用木锹将打场下来的麦籽与麦秸混合物向空中抛洒,从而分离出干净的麦籽)、装袋、运输等一系列繁重的劳作后,数一下码放在家里一共有多少袋的时候,才算是收成。但收成也不能算收成,因为要交公粮。
-2-
码放在家里的麦子,要马上晾晒。村干部也会在这个时候将公粮征收条派发到每户手中。今年征收条的乡提留中多了一项:人工增雨费。包组干部的解释是,五月份那场雨,县里派部队往天上放了几颗炮弹,把雨震下来了,一共花了二百多万,这都是为咱庄稼人好,县里人家上班的工人旱涝保丰收,才不会稀罕这场雨。这次收人工增雨费,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服从的,按抗交定罪。
-3-
村西头有个奶奶庙,庙里常有善男信女,但大都是老者。收完麦子后,他们也开始忙活起来,挨家挨户收“布施”钱。他们的理由是:春天干旱,庙里众人不忍心看百姓受灾,便组织做了法事,向老天爷求雨,祈求风调雨顺,最终下雨,是老天爷开恩,庙里做法事,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收“布施”钱,用做修缮庙堂,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
天,下了一场雨,终于有理由收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