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种境界叫知行合一。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的。
昨天发出《欠一个道歉》,很多朋友给我留言。
有人认为此举很勇敢。
有人认为没有任何意义。
也有人认为这个做法矫枉过正,领导把所有责任都归于自身,压力太大。
那我们今天就接下去聊。
第一,改变
大学有一位好友,做事大大咧咧。
有意思的是,每年总会因为各种原因撞电线杆、崴脚。
我们笑着对他说,你走路时看清路,别一心两用,也许就不会那么频繁受伤了。
他却说,我就是这个命,不论做什么,改不了了。
结果他的问题贯穿整个大学时代。
走路不看路,实在是一个小问题。
当你把它归因为命,而不想抗争的时候,那大概率现状就不会改变。
如果你把它归因为“我有某种不好的习惯”,那改变习惯,也许就会带来改进。
求诸于人,本质是希望改变别人,从而实现改变。
求诸于己,本质是通过改变自己,最终实现改变。
在我看来,改变自己的难度远低于改变别人。
第二,主动反省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每次遇到问题,难免会反复思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倒霉事会发生在我身上?
把一切问题都归咎在别人、客观上,固然很容易释然。
但是,无形中放大“自我”。
“我”没有错,都是“他们”的原因,都是“客观事实”,所以错不在我。
这个过程本质就是用精神胜利法完美了避开了自己的问题。
既然自己没有问题,那就不会质疑自己;
不再自我否定时,心中的那个“我”日益完美。
可是你我都很清楚,这个世界没有完美存在。
现实的不完美和你心中“完美”必然会有一天产生激烈的冲撞,用一种无法承受的形式出现,与其等到那一天被动接受,还如不今天主动反省。
三、自我和解
一边是把自己剖析得体无完肤;
一边是充满自信的继续生活。
朋友说,你这是精神分裂。
我说,自我否定的本质是直面自己的弱点,从而变得更强大。
主动反省的重点绝不是自我否定,而是自我和解。
当自己认为“我”永远都正确时,自己也就失去了正视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和自己和解的能力。以为自己很强大,让自己相信一个想象中强大的自己。
自我和解是知道自己不够强大,承认自己不够强大,接受自己不够强大,依然微笑生活。
菲茨杰拉德说:内心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等的智慧。
来源:光叔聊风险规划,本文观点不代表自营销立场,网址:https://www.zyxiao.com/p/12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