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收到保险公司的入职通知书,岗位是储备经理,这个职位前景如何?”
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
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一些主题,讲讲保险行业各种岗位。
首先咱需要明确一下所谓的保险公司的边界。
毕竟保险行业这个概念是比较宽泛的。
我们所说的保险行业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包括寿险、健康险、养老险、财险。
当然,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基本都涵盖在这些分类中。
例如,大家口中的平安,其实这是一个品牌,下辖了四家独立的保险公司,分别是平安人寿、平安财产、平安养老、平安健康。
中国人寿,听起来是一家寿险公司,但其实它下辖了三家独立的保险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国寿养老、国寿财产。
同样的情况在业内比比皆是。
同时,希望厘清边界,明确有些细分保险行业的公司,我们就暂不涉猎了。
例如,农险、信用保险、再保险、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公估公司等等
从保险公司的分类就可以看出,不同细分领域的保险公司,彼此之间差异巨大,内部岗位的设置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了解这些细分,才能真正做到选择是不容易被迷惑。
其次,我们说说什么叫“入职”。
如何定义“入职”,还真是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先说说困惑。
1、保险代理人算不算“入职”?
按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常规理解,保险代理人通常不算保险公司正式员工。
但是目前有少数保险公司的确是按员工的标准和待遇,招聘“保险代理人”。
那这一部分特殊代理人,算不算入职?
2、非正式编制员工算不算“入职”?
保险公司受制于人力编制的限制,往往需要用人力外包的方式,解决一部分用人的需求。
非正式编制员工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具体来说就是劳动合同不和保险公司主体签约,可能和某人力资源公司签约。
那这些员工待遇上和正式员工有什么区别呢?
从工资和奖金来看,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从其他福利和晋升通道上来看,差异巨大。
除了工资和奖金以外,非正式编制员工基本没有其他额外福利。
同时,他们即便表现非常优秀,也需要先进入正式员工编制序列,才能获得晋升。
但是,这个标准也不是绝对的。
有些保险公司的整体用工合同都是外包的,那几乎全部员工都是和人力资源公司签劳动合同,这些员工的晋升和激励都可以视同于正式编制。
最后,还是需要明确一下“入职”的定义。
1、和入职公司签署正式“劳动合同”,足额缴纳社保的。
2、和人力资源公司签署的“劳动合同”,但是需要足额缴纳社保,并且晋升、激励通道和全体员工保持一致的。
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的一条,可以认定为“入职”。
划清边界,明确定义,接下去我们就可以正式讨论讨论,接到“入职通知书”,我该如何选了。
来源:光叔聊风险规划,本文观点不代表自营销立场,网址:https://www.zyxiao.com/p/11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