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生意的本质都是流量,流量不稳定是传统经济的弱点

一切生意的本质都是流量,没有稳定的“流量”是传统实体经济的致命弱点。

流量生意的商业逻辑是低成本获取,高溢价变现,流量的价值核心在于转换,也就是商业化的转换率。现在是有的传统产业有产品的缺流量,而有的互联网公司是有流量的难变现。

不管是互联网生意,还是传统生意,流量决定一切:流量的获取能力决定了生意的扩张力度,流量的转化率,决定了生意的收入,流量的获客成本,决定了生意的成本。

零售业的四个本质——流量、转化、客单、复购率。其实每个做产品和运营人天天都在看转化漏斗,应该看什么呢?首先,有几个关键词是核心:GMV(一定时间内的成交总额,也就是流水),而GMV是用这样的公式得来的: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银泰(百货)、苏宁(3C)、三江/百联(便利店)、高鑫(大润发和欧尚;商超),永辉生鲜超市都是传统地理空间商业,过去地理空间上的商业中心,都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平台起着流量分发中心的作用。

所有互联网的模式说到底还是流量的模式,无外乎怎么去获取流量,如何去分发流量,做大流量中间的价值差,未来线上的流量会越来越贵,线下的场景流量再次被重视。

我们一会讲流量为王,一会讲产品为王,内容为王,但其实质依旧是围绕着流量在变化,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抢夺用户的流量,只不过获取流量的方式更加讲究了,由粗放式的获取,逐步转变为线下精细化运营了。

流量是一种多维度的投资品,流量的数量、质量、来源、变现能力、变现效率,导致看起来一样的大数据,其背后的数据模型价值却是千差万别的。

真正的行业创新都是场景创新,流量玩法是今天互联网的主流逻辑,当下互联网的竞争多数是在抢流量,其实当你抛开流量,聚焦在场景,你会发现线下有很多流量的空间是巨大的。

互联网下半场的流量的关键点,是以人为核心,找到更适合这个时代、更适合消费者的,本质的玩法,这样才能在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成熟的细分市场里找到新的商业机会。

互联网是所有产业的互联网,而不只是互联网公司的互联网,而随着互联网发展所诞生的流量,往往代表了互联网的发展过程。

今天互联网上面的流量,有70%以上来自于短视频、语音,游戏等等,但这个互联网不是产业互联网,我相信未来几十年,互联网超过80%云计算资源和流量,将来自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

如果传统产业没有流量思维的话,我觉得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没有未来的。

互联网人常常喜欢说颠覆。而我认为任何一个传统行业存在那么多年,一定有它本身的专业价值和特点,我们对行业本身要有在敬畏之心。

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找到切入点,通过互联网优化它、找到合作的价值点,与传统产业合作而非颠覆,会有更的传统产业+互联网的机会。


简介:主人有点忙,还没来得及写简介~
(0)
打赏 喜欢就点个赞支持下吧 喜欢就点个赞支持下吧

声明:本文来自“无敌铁蛋”,分享链接:https://www.zyxiao.com/p/10351    侵权投诉

网站客服
网站客服
内容投稿 侵权处理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